“赶集式招聘会”亟需改革

来源: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  作者:  2017-04-01       5


    日前,郑州招聘会3万大学生将电梯挤变形,位于郑州的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的两扇玻璃门被汹涌的人潮轰然挤掉。在急寻工作的学子眼中,这次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不是战场,胜似战场。 
双向选择、供需见面。这种透明度高、交流直接的人才招聘会形式,曾经深受广大求职者和大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喜爱,成为人才双向选择最便捷、高效的平台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大型招聘会出现了许多弊端,最典型的就是将成千上万人聚集在相对狭小的招聘市场内,往往就像在赶“大集”。现场拥挤混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郑州招聘会3万大学生将电梯挤变形,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这种招聘会的参加者往往很盲目,无所适从,把自己的简历扔出去完事大吉。对于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单位是自己的理想所在,心里没有一点谱。尽管到场求职人员很多,由于求职者没有计划性、没有针对性的应聘,所以实际签约者极少。而且一两天的时间里,除去大部分在人群中挤进挤出的时间,毕业生们真正用来“找工作”的时间其实没有多少。  
    人才交流会是人才流动的初级形式,在一定时期,对于人才的流动和招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人才流动市场化的逐渐成熟,人才交流会越来越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明显的不足就是效率低,成功率低。鉴于这种大而杂的人才招聘会往往并不能为求职者提供一个完善、畅通的求职渠道,而且每参加完一次人才大集,除了身体疲惫以外,还要经历一段“心情低潮期”。因此对这种赶集式的人才招聘会,有改革的必要。  

    其实这种动辄上百家企业、上万名求职者参加的招聘会,在国外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多数国家的求职者,都是在相关协会和政府联合组织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有序地进入就业市场。而其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庞大的就业信息库,通过网络、媒体,甚至直接邮寄给相关求职者的方式,让求职者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动态,以帮助求职者尽快找到工作。这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一些就业指导机构,仅仅收集几月几日哪里有招聘大会的信息,或者直接成为招聘大会的组织者之一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