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国有680万大学毕业生将毕业,与往年不同的是――
“90后”今年大规模进入职场
栀子花开,毕业季又将到来。今年6月,全国有680万大学毕业生将正式毕业,首批“90后”大规模进入职场。
面临毕业,“90后”们将如何选择?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他们又将如何表现?
生存压力减轻找工作不着急
5月22日上午,渝中区临江门都市大厦5楼的人才招聘会上,几位“90后”毕业生正在求职。
“今天只是来探探风。”西南大学数控专业毕业生张晓舟对笔者说,“我学计算机专业,找工作不着急。”
“今天没打算签一份工作?”笔者问。
“逛一次招聘会就签,太草率了吧?”张晓舟说,许多同学最近才有比较清晰的求职意向,逛很多次招聘会才能确定下来。而到底要不要马上工作,张晓舟还在犹豫,父母一直鼓励他考研,还拿当年的生活经历教育他:“现在家里不缺你的工资,读两年研究生再工作也不迟,哪像我们小时候,高中刚毕业就得上班,要挣钱补贴家用。”
招聘会现场,重庆工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李文娟说:“找工作就像找男朋友,人生大事,得慢慢挑。”
正因为如此,5月22日的这场招聘会显得很冷清,七喜控股重庆公司大清早就摆开了招聘摊位,但很少有人去洽谈。负责招聘的秦先生说:“现在的‘90后’毕业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大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生存压力,找工作挑一挑很正常。”
大起胆子搞创业没人再要“铁饭碗”
中小互联网三健科技董事长任刚健从事招聘工作数十年,他觉得近1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铁饭碗’这个曾经的热词消失了,现在说‘铁饭碗’的人已经很少了。”
重庆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90后”毕业生梁金玲今年就不打算找工作,准备创办“彩蘑菇”微型企业,目前已经完成所有相关手续,再经过培训,预计下个月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这不是个别现象,有一批‘90后’毕业生像梁金玲一样,正在申办创立微型企业。”重庆师范大学就业办统计,今年该校考公务员的比例比去年有所降低,有好几名毕业生准备创办微企。西南政法大学就业办负责人王朝彬也表示,除了考研、留学之外,今年西政已有4名应届毕业生提交了创办微型企业的申请,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敢于尝试新职业哪有市场就去哪
还有一些“90后”毕业生准备大胆尝试新职业。
今年22岁的周海燕即将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目前她准备寻求一份营养师的工作。
“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就萌生了做‘营养师’的职业理想,这个新兴行业市场广阔,待遇也不错。”周海燕说,去年她已经考取了公共营养师资格证(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还积极向相关用人单位打听了就业行情。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生赵芙刚刚签下了一个工作――全脑开发培训师,月薪5000元左右。她说:“这项工作实际上就是幼教,主要针对0-12岁的小朋友,进行创造力、想像力、记忆力培训,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和以前的传统教育比较,这项工作更注重素质教育和智力开发,所以待遇也比较高。”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刘久伟最近也签下了一项新职业――在某房地产公司担任“知识管理员”。主要负责检查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这项工作虽然看上去轻松,但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收入也比较高,刘久伟很满意。
“90后”可塑性强但易骄傲
“还有一些‘90后’毕业生比较自我,起点要求高,不愿意到基层。”七喜控股重庆分公司负责招聘的秦先生说,最近他们在网上发布了招聘计划,没有一个“90后”愿意到基层岗位,有不少应届毕业生直接应聘“销售部城市经理”,而这个职位需要有5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三健科技董事长任刚健举例说,有些“90后”求职一来就问:“是不是可以坐办公室?”有的进公司不到一个月就跳槽,还有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喜欢挑战公司制度。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毕业生王希今年已应聘了10多家单位,还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有五六家单位对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还在犹豫,希望找到更好的单位。
“虽然社会越来越多元化,‘90后’毕业生求职应该更踏实一些。”重庆联英人才市场(解放碑)部门经理韩晶建议应届毕业生不要对薪酬待遇有过高期待和幻想,多一份坚持,多一份信心,主动学习才是首要的。
专家眼中的“90后”毕业生
重庆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李光荣: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的“90后”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上进、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较强。
当下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职业变得更加细分化,给“90后”提供了更多机会。但总体上,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仍然供大于求,“90后”毕业生就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要正确把握。
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赵中�教授:
“90后”毕业生更加注重自主择业,不再看重是国企还是民企,也不再把工作当作人生的全部,更加看重工作是否愉快、自由。“90后”普遍更加坚持自己,表现欲更强,工作热情高,但在薪资待遇方面,“90后”不如“80后”现实。
他们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很强。建议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初入社会时不要过多注重薪资待遇,更应看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90后”今年大规模进入职场
栀子花开,毕业季又将到来。今年6月,全国有680万大学毕业生将正式毕业,首批“90后”大规模进入职场。
面临毕业,“90后”们将如何选择?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他们又将如何表现?
生存压力减轻找工作不着急
5月22日上午,渝中区临江门都市大厦5楼的人才招聘会上,几位“90后”毕业生正在求职。
“今天只是来探探风。”西南大学数控专业毕业生张晓舟对笔者说,“我学计算机专业,找工作不着急。”
“今天没打算签一份工作?”笔者问。
“逛一次招聘会就签,太草率了吧?”张晓舟说,许多同学最近才有比较清晰的求职意向,逛很多次招聘会才能确定下来。而到底要不要马上工作,张晓舟还在犹豫,父母一直鼓励他考研,还拿当年的生活经历教育他:“现在家里不缺你的工资,读两年研究生再工作也不迟,哪像我们小时候,高中刚毕业就得上班,要挣钱补贴家用。”
招聘会现场,重庆工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李文娟说:“找工作就像找男朋友,人生大事,得慢慢挑。”
正因为如此,5月22日的这场招聘会显得很冷清,七喜控股重庆公司大清早就摆开了招聘摊位,但很少有人去洽谈。负责招聘的秦先生说:“现在的‘90后’毕业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大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生存压力,找工作挑一挑很正常。”
大起胆子搞创业没人再要“铁饭碗”
中小互联网三健科技董事长任刚健从事招聘工作数十年,他觉得近1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铁饭碗’这个曾经的热词消失了,现在说‘铁饭碗’的人已经很少了。”
重庆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90后”毕业生梁金玲今年就不打算找工作,准备创办“彩蘑菇”微型企业,目前已经完成所有相关手续,再经过培训,预计下个月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这不是个别现象,有一批‘90后’毕业生像梁金玲一样,正在申办创立微型企业。”重庆师范大学就业办统计,今年该校考公务员的比例比去年有所降低,有好几名毕业生准备创办微企。西南政法大学就业办负责人王朝彬也表示,除了考研、留学之外,今年西政已有4名应届毕业生提交了创办微型企业的申请,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敢于尝试新职业哪有市场就去哪
还有一些“90后”毕业生准备大胆尝试新职业。
今年22岁的周海燕即将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目前她准备寻求一份营养师的工作。
“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就萌生了做‘营养师’的职业理想,这个新兴行业市场广阔,待遇也不错。”周海燕说,去年她已经考取了公共营养师资格证(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还积极向相关用人单位打听了就业行情。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生赵芙刚刚签下了一个工作――全脑开发培训师,月薪5000元左右。她说:“这项工作实际上就是幼教,主要针对0-12岁的小朋友,进行创造力、想像力、记忆力培训,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和以前的传统教育比较,这项工作更注重素质教育和智力开发,所以待遇也比较高。”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刘久伟最近也签下了一项新职业――在某房地产公司担任“知识管理员”。主要负责检查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这项工作虽然看上去轻松,但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收入也比较高,刘久伟很满意。
“90后”可塑性强但易骄傲
“还有一些‘90后’毕业生比较自我,起点要求高,不愿意到基层。”七喜控股重庆分公司负责招聘的秦先生说,最近他们在网上发布了招聘计划,没有一个“90后”愿意到基层岗位,有不少应届毕业生直接应聘“销售部城市经理”,而这个职位需要有5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三健科技董事长任刚健举例说,有些“90后”求职一来就问:“是不是可以坐办公室?”有的进公司不到一个月就跳槽,还有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喜欢挑战公司制度。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毕业生王希今年已应聘了10多家单位,还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有五六家单位对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还在犹豫,希望找到更好的单位。
“虽然社会越来越多元化,‘90后’毕业生求职应该更踏实一些。”重庆联英人才市场(解放碑)部门经理韩晶建议应届毕业生不要对薪酬待遇有过高期待和幻想,多一份坚持,多一份信心,主动学习才是首要的。
专家眼中的“90后”毕业生
重庆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李光荣: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的“90后”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上进、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较强。
当下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职业变得更加细分化,给“90后”提供了更多机会。但总体上,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仍然供大于求,“90后”毕业生就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要正确把握。
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赵中�教授:
“90后”毕业生更加注重自主择业,不再看重是国企还是民企,也不再把工作当作人生的全部,更加看重工作是否愉快、自由。“90后”普遍更加坚持自己,表现欲更强,工作热情高,但在薪资待遇方面,“90后”不如“80后”现实。
他们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很强。建议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初入社会时不要过多注重薪资待遇,更应看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