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制度亟待建立

来源: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  作者:  2017-04-05       29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不少用人单位都开出了“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招聘条件,而大学生恰恰缺的就是工作经验。因此,上学期间的实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实习本身对大学生来说是个接触社会的好机会,能使他们在实践中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一个发现人才的渠道。但是,不少大学生反映实习机会太少,或者是辛辛苦苦地实习,却没学到什么东西。

  武汉某高校学生小陈是学传播学的,她在暑假前联系好一家杂志社实习。但是当她来到杂志社之后,却发现安排给自己的只是接电话之类的活儿,很是失望。她只好转而寻找其它的实习单位,可再找一个谈何容易,后来还是在熟人介绍下去了一家做策划的公司实习,但是与自己的专业又不对口,她很矛盾:继续做吧,与自己以后的发展关系不大;不做吧,一时又找不到其它的实习单位,无奈的她还是选择了回学校。

  小郑在广州的一个广告公司实习。她说,感觉这么久没学到什么东西。在公司,领导不放心让实习生参与广告文案,她觉得自己起着一种边缘的角色和作用。很多时候都在闲坐,想了解了解公司的整个运作过程也不太可能。每天都是零零碎碎地做些东西,跟打杂差不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小王经同学介绍在一家银行实习,他感觉每天做的事情比较简单、程式化,甚至可以说有点枯燥。不过,通过实习总算基本了解了银行的工作流程,对以后要不要留在这个行业心里有了些感觉。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老师、父母或者熟人动用人际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自己通过投递简历、面试等程序进入实习单位的很少。

  前程无忧招聘网的业务总监张东扬分析认为,之所以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实习单位和实习成为打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心态:有些人并不是真正想踏踏实实做一份工作,只是想到公司看看或者赚点钱,本身就存在态度不认真的现象。

  另一方面,从实习单位的角度考虑,作为一个短期的实习,实习单位本身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源,加上要为自己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相当多的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而且不少地方需要的是做技术性工作的,实习生却只能做做一般的基础性工作。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很难找到实习单位。

  张东扬介绍说,目前在一些大的外资企业基本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实习制度。一般来说,希望去这些地方实习的学生可以在学期结束前将个人简历送达公司表达实习意向,如果对方愿意接收就可以在暑期一开始就进入实习期。比如今年6月份的时候,就有不少学生参加了某银行的实习生选拔面试。

  笔者走访了麦德龙公司华中区总部。该公司的大学生暑假实习项目负责人肖小姐说,公司在对投递的简历进行筛选之后再经过两轮面试确定实习生,实习生来到公司会有一个与普通员工相同的入职培训,向他们介绍公司的理念以及与业内其他公司的不同。实习项目一般都与商场的运营相关的,涉及销售、客户等多方面。

  在实习中,会有卖场和总部的领导与实习生经常沟通,也对他们的实习情况有一个评估。当问及实习是否与就业联系时,肖小姐说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公司会愿意选拔其中比较优秀的人才,而个人也会对公司有所了解从而决定是否留下来。

  肖小姐自己就是从实习生成长为麦德龙公司的一员。她坦言,在这里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认识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也学会了交流、团结与合作。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的吴静�副研究员认为,出现种种实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和企业以及用人单位衔接不好。一般学校培养的都是理论型人才,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型人才。当然,如果是从挑选人才的角度看,企业应该是很欢迎实习生的。但是问题在于企业怎么安置实习生,有什么职位可以提供给他们。目前外企的实习制度比较成熟,基本上是市场来配置人才的,也会通过与学校联络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才。

  从市场的角度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企业则是接纳人才的地方。现在的大学生实习制度难以建立的关节点在于学校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而是学校、企业各顾各。

  这个问题其实折射出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不协调。学生要树立“自己培养自己”的观点。所以不能过分依赖学校,应该自己寻找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

  针对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是将实习与工作挂钩,想去大城市、大企业实习的现象,她提出如果在大城市大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实习职位,不妨把眼光投向基层单位。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这对大学生有益无害。

  至于实习制度的建立,吴静�认为这有待于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学校应该进一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仅仅学习外企的实习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人才的供应和人才的需求真正市场化的情况下,衔接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制度才有可能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