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从6月中旬开始,与室外的温度一道节节攀升的,除了如火如荼的期末考前复习,便是新一轮的“实习季前”准备。学校的宣传栏,可供学生们选择的各种实习岗位,此时大多已经贴出。而准备主动出击寻找实习单位的学生,做简历的有,上招聘网站的有,去人才市场的有,找熟人托关系的有,打咨询电话的有……大伙儿各种招数想尽,无非为着一个目的:一个合意的实习岗位。
学生:实习究竟习什么?
徐健说:为创业积累经验
2005年6月,当徐健还是浙江财经学院一名大二学生的时候,他就通过网络招聘,进入了和自己的中文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单位―――一家证券公司实习。对于周围同学和师长的疑惑,徐健有自己的解释:“我的梦想就是自己开一家证券服务公司。证券公司的实习经历,将为我今后创业提供宝贵的经验。”
沈静静说:在实习单位留下来
和徐健一样,浙江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沈静静当初实习目的也很明确:留下来工作。从本科开始,她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媒体。因此,从“研一”开始,通过导师的关系,她进入杭州一家电视台实习。在两个暑期的实习中,她尽心尽责,努力表现,终于在毕业之际,拿到了进入该电视台工作的“通行证”。
左青说:想了解职场面貌
和沈静静他们不同,今年6月刚拿到高中毕业证书的左青,对于实习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她只是想了解一下,“神秘”的职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以后步入社会,就不会不适应了”。前几天,经亲戚推荐,她顺利进入一家服装公司实习。左青说,她的不少同学都抱有和她类似的想法,现在班级里已经有十来位同学联系好了饭店、旅行社、银行、工厂等实习单位,大家的实习口号是“当牛当马使,没有一分钱拿,一样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蒋维勤说:实习就是充实简历
“实习就是充实简历。”说这句话的是大三学生蒋维勤,从大一开始,他已经分别在银行、成教学院、事务所等地实习。蒋维勤告诉记者,学长们曾经说起,简历上如果有实习经历,会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因此每个寒暑假,他都会抽一段时间,找一个地方实习一段时间,“这样简历上写起来会比较好看”。
不管是想从实习中获得经验还是就业的机会,对于大部分在校学生来说,实习就是一个过渡时期,它可以让自己从象牙塔中抽出一只脚,去轻轻地去触碰社会的纹理。至于该去哪儿实习,想从实习获得什么,如何处理实习和学业的关系,如果被当成打杂的使唤怎么办,如果遭遇圈套该怎么脱身……这些,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太复杂的课题。
单位:要不要实习生,这是个问题
不过,更让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不是在实习中遇到问题,而是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压根儿没有实习机会。很多时候,他们兴冲冲地进门,却是满脸落寞地出门,因为有些用人单位会明确告知:我们这儿不要实习生!
“用人单位究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们连廉价劳动力都不要呢?”学生们想不通。
“企业招实习生,表面上看似双赢,企业可以低成本吸纳人才,而学生也有机会参加实践,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培养的优秀实习生,最后并不一定会为我们工作,还有可能带走我们的商业秘密和信息。”一家房产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这样说。
去年暑假,浙江工商大学的大三学生陈明涛,就遭遇了一个特别尴尬的实习。当时,通过父母的老关系,他进入杭城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兴高采烈的他特别想好好表现,于是第二天他便早早起床赶赴单位,又是打水,又是扫地,又是拖地,又是整理文件,忙得不亦乐乎。满心想得到夸奖的他,却意外地被企业主管泼了一盆凉水。
―――你知不知道,你忙活这些,可能会给公司的同事一种感觉,觉得你想借此好好表现,争取以后留在我们公司。这样别人就会将你视为潜在的威胁而给你惹来麻烦。
―――我只是想好好表现……
―――如果你没有留在我们公司的意思,那么你做这些,也已经破坏了我们公司的考核机制。在我们公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包括打水、扫地,都有专人负责。你帮人家做事,他就可以少干活而拿一样的报酬,这也就意味着对其他一起考核的人不公平。
陈明涛被说傻了。单纯的他压根儿没想到,就是干点杂活,怎么会带来一系列这么严肃的问题。此后的半个月,陈明涛啥事儿没干,就是偶尔心血来潮才到广告公司晃一晃,反而拿到了充斥溢美之词的“实习鉴定”。
浙江省一家墙体装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项经理告诉记者,每一年,公司都会招聘一批已经达成招聘意向的应届毕业生进公司实习,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考核之后,再筛选出适合的一部分留在公司工作。
“至于暑期实习生,我们一般不太欢迎。他们来就待上一两个月,岗位工作刚刚培训上手,马上又要走了。这对于公司来说,是很不划算的投资。另外,暑期实习生的安全、住宿、吃饭等问题,公司全都要负责,这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加重企业的负担。”
不过,项经理也很坦诚地表示,应届毕业生是否有过实习经历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大公司实习过的应届毕业生,会在公司招聘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有实习经验的人起点要高一些,而且在人情世故方面的经验,也比其他没有实习经验的人要来得多。”
只是,既看重实习经验,又不提供实习机会,这实在是一种悖论。
以比利时为例:招实习生是社会责任
吴玫原是杭城一家媒体的记者,后来去了比利时一家商学院读硕。在研究生毕业前3个月,她进入一家采购咨询公司实习,并最终留在了这家单位。
“比利时的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注重。”吴玫说,学校和一些大型企业,比如可口可乐等公司,都有合作项目,因此学生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也特别多。
由于是从新闻行业转行,吴玫权衡了一下,决定去一家小公司实习,原因是在小公司可以接触到各个环节的业务。果然,在和该公司初步接触以后,公司就决定交给她两个项目,一个是有关亚洲市场的调查,一个是中国供应商管理。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公司上下对吴玫的工作非常支持。除了不能公开的商业机密之外,公司其他数字一律透明,其中包括公司的赢利渠道、供应商管理模式、利润空间等。吴玫说:“在这家公司工作,我会忘记自己的实习生身份,因为不管是公司的主管还是同事,他们都会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我、我的项目及我的想法。”
在国内,吴玫也曾经有过几次实习经历。她认为,在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上,比利时和国内企业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并不看重你能为我单位做些什么,而是我单位能为你本人带去什么。比利时企业一般都有完善的实习生制度,这也已成为其人力资源制度的组成部分。企业每年会定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原因有三:一、实习生可以为公司带来一些新鲜的空气;二、毕业生将是未来社会的新兴力量,借助这个力量,可以帮助维护和推广企业的品牌;三、企业和高校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就是在帮高校做事,也就是在帮自己的企业做事。
“即使什么利益都不能获得,我想他们还是愿意给学生一个实习的平台。因为他们将社会责任看得无比重大,而实习生的培养,恰恰是社会公益的一部分。”吴玫最后这样总结。
学生:实习究竟习什么?
徐健说:为创业积累经验
2005年6月,当徐健还是浙江财经学院一名大二学生的时候,他就通过网络招聘,进入了和自己的中文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单位―――一家证券公司实习。对于周围同学和师长的疑惑,徐健有自己的解释:“我的梦想就是自己开一家证券服务公司。证券公司的实习经历,将为我今后创业提供宝贵的经验。”
沈静静说:在实习单位留下来
和徐健一样,浙江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沈静静当初实习目的也很明确:留下来工作。从本科开始,她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媒体。因此,从“研一”开始,通过导师的关系,她进入杭州一家电视台实习。在两个暑期的实习中,她尽心尽责,努力表现,终于在毕业之际,拿到了进入该电视台工作的“通行证”。
左青说:想了解职场面貌
和沈静静他们不同,今年6月刚拿到高中毕业证书的左青,对于实习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她只是想了解一下,“神秘”的职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以后步入社会,就不会不适应了”。前几天,经亲戚推荐,她顺利进入一家服装公司实习。左青说,她的不少同学都抱有和她类似的想法,现在班级里已经有十来位同学联系好了饭店、旅行社、银行、工厂等实习单位,大家的实习口号是“当牛当马使,没有一分钱拿,一样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蒋维勤说:实习就是充实简历
“实习就是充实简历。”说这句话的是大三学生蒋维勤,从大一开始,他已经分别在银行、成教学院、事务所等地实习。蒋维勤告诉记者,学长们曾经说起,简历上如果有实习经历,会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因此每个寒暑假,他都会抽一段时间,找一个地方实习一段时间,“这样简历上写起来会比较好看”。
不管是想从实习中获得经验还是就业的机会,对于大部分在校学生来说,实习就是一个过渡时期,它可以让自己从象牙塔中抽出一只脚,去轻轻地去触碰社会的纹理。至于该去哪儿实习,想从实习获得什么,如何处理实习和学业的关系,如果被当成打杂的使唤怎么办,如果遭遇圈套该怎么脱身……这些,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太复杂的课题。
单位:要不要实习生,这是个问题
不过,更让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不是在实习中遇到问题,而是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压根儿没有实习机会。很多时候,他们兴冲冲地进门,却是满脸落寞地出门,因为有些用人单位会明确告知:我们这儿不要实习生!
“用人单位究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们连廉价劳动力都不要呢?”学生们想不通。
“企业招实习生,表面上看似双赢,企业可以低成本吸纳人才,而学生也有机会参加实践,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培养的优秀实习生,最后并不一定会为我们工作,还有可能带走我们的商业秘密和信息。”一家房产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这样说。
去年暑假,浙江工商大学的大三学生陈明涛,就遭遇了一个特别尴尬的实习。当时,通过父母的老关系,他进入杭城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兴高采烈的他特别想好好表现,于是第二天他便早早起床赶赴单位,又是打水,又是扫地,又是拖地,又是整理文件,忙得不亦乐乎。满心想得到夸奖的他,却意外地被企业主管泼了一盆凉水。
―――你知不知道,你忙活这些,可能会给公司的同事一种感觉,觉得你想借此好好表现,争取以后留在我们公司。这样别人就会将你视为潜在的威胁而给你惹来麻烦。
―――我只是想好好表现……
―――如果你没有留在我们公司的意思,那么你做这些,也已经破坏了我们公司的考核机制。在我们公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包括打水、扫地,都有专人负责。你帮人家做事,他就可以少干活而拿一样的报酬,这也就意味着对其他一起考核的人不公平。
陈明涛被说傻了。单纯的他压根儿没想到,就是干点杂活,怎么会带来一系列这么严肃的问题。此后的半个月,陈明涛啥事儿没干,就是偶尔心血来潮才到广告公司晃一晃,反而拿到了充斥溢美之词的“实习鉴定”。
浙江省一家墙体装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项经理告诉记者,每一年,公司都会招聘一批已经达成招聘意向的应届毕业生进公司实习,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考核之后,再筛选出适合的一部分留在公司工作。
“至于暑期实习生,我们一般不太欢迎。他们来就待上一两个月,岗位工作刚刚培训上手,马上又要走了。这对于公司来说,是很不划算的投资。另外,暑期实习生的安全、住宿、吃饭等问题,公司全都要负责,这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加重企业的负担。”
不过,项经理也很坦诚地表示,应届毕业生是否有过实习经历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大公司实习过的应届毕业生,会在公司招聘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有实习经验的人起点要高一些,而且在人情世故方面的经验,也比其他没有实习经验的人要来得多。”
只是,既看重实习经验,又不提供实习机会,这实在是一种悖论。
以比利时为例:招实习生是社会责任
吴玫原是杭城一家媒体的记者,后来去了比利时一家商学院读硕。在研究生毕业前3个月,她进入一家采购咨询公司实习,并最终留在了这家单位。
“比利时的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注重。”吴玫说,学校和一些大型企业,比如可口可乐等公司,都有合作项目,因此学生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也特别多。
由于是从新闻行业转行,吴玫权衡了一下,决定去一家小公司实习,原因是在小公司可以接触到各个环节的业务。果然,在和该公司初步接触以后,公司就决定交给她两个项目,一个是有关亚洲市场的调查,一个是中国供应商管理。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公司上下对吴玫的工作非常支持。除了不能公开的商业机密之外,公司其他数字一律透明,其中包括公司的赢利渠道、供应商管理模式、利润空间等。吴玫说:“在这家公司工作,我会忘记自己的实习生身份,因为不管是公司的主管还是同事,他们都会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我、我的项目及我的想法。”
在国内,吴玫也曾经有过几次实习经历。她认为,在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上,比利时和国内企业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并不看重你能为我单位做些什么,而是我单位能为你本人带去什么。比利时企业一般都有完善的实习生制度,这也已成为其人力资源制度的组成部分。企业每年会定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原因有三:一、实习生可以为公司带来一些新鲜的空气;二、毕业生将是未来社会的新兴力量,借助这个力量,可以帮助维护和推广企业的品牌;三、企业和高校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就是在帮高校做事,也就是在帮自己的企业做事。
“即使什么利益都不能获得,我想他们还是愿意给学生一个实习的平台。因为他们将社会责任看得无比重大,而实习生的培养,恰恰是社会公益的一部分。”吴玫最后这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