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误入“陷阱”注意五大事项

来源: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  作者:  2017-04-05       20


      能进入知名企业实习,是大学生们憧憬的美事。但有关专家提醒:大学生在实习时一定要注意相关事项,一旦拿捏不准不但会实习失败,甚至会误入实习“陷阱”,既耽误时间又破了钱财。 
  实习莫扮演“临时工”角色 

  IBM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人才与学习总监邝懋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到单位实习,如果干的是端茶、倒水、扫地、抹灰的活儿,几个月下来不但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反而会耽误宝贵的时间。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内的一些企业没有把实习当成一种制度,实习生的安排、使用等问题,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考量。 

  莫把实习当成找工作 

  面临着就业压力,大学生实习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毕业实习本来是检验学习效果的过程,跟找工作不“搭界”,但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找实习单位当成找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实习结束无法留下后,则开始敷衍塞责,不愿花时间、精力做好工作,客观上造成了不少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印象就是浮躁和势利。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陈恺认为,企业通过实习录用一个人的可能性不大,大多是为了储备人才。一般来说,企业在实习阶段不会把核心任务交给学生,实习使学生只能体会到一些皮毛,想通过大三就在某一企业长时间实习而留下的可能性很小,而大四最后阶段在企业实习的优秀毕业生有可能打动公司。所以,大学生实习应摆正心态,不要把实习当成找工作。 

  莫误入实习“陷阱” 

  前不久,一名大学生交了500元押金后,被一家小型企业接收实习。实习完毕后,企业却强行将押金充当“办公损耗费”。原本想找个单位锻炼一下,没想反还“倒贴”了500元钱。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在实习市场屡见不鲜。 

  新东方集团总裁俞敏洪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确有一些小公司利用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以各种名义收取实习生的钱款,这实质是一种非法收取押金的行为。更有甚者,个别非法企业利用大学生懵懂心理,大搞诈骗活动。企业的好坏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实习生应以下列因素作为参照物:有无合法资质;有无适当的工作量,避免只做“端茶、倒水、拖地”这样浪费时间的事;有无专门人员辅导,教授实际工作经验。 

  实习受《劳动法》保护 

  北京市劳动局劳动工资处的李楠告诉记者,求职者到企业实习,一定要签订相关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免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特别是毕业后的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受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和《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的保护,如果大学生遇到企业拒绝支付实习费用的情况,应及时到有关劳动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实习是就业的“前奏” 

  去年参加IBM暑期实习项目的学生中,有40%最终留在了IBM。惠普每年招募200名左右的实习生,其中大部分人获得任职机会。 

  携程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施琦认为,尽管是实习岗位,应聘者也不要有丝毫懈怠的想法,因为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录用与正式员工几乎没有区别。虽然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却可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就业“命运”,毕竟这是一条与未来就业相联的“绿色通道”。实习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将成为决定未来OFFER能否顺利到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原载《北京人才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