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参加了河南省组织的从大学应届本科生中选拔基层公务员的考试,我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分上午、下午两组,我分在下午,抽签排在第12位,我最后一个被引导员领进考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面试,我有点慌张,但努力保持镇定的情绪。考试开始了――
问:你认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你认为你比较适合做哪些工作?
答:我从不认为自己有特别突出的优点,我认为自己大学5年最重要的收获是学到了一些分析问题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我是学建筑设计的,在设计上,尤其是在设计大型和功能复杂的公用建筑时,经常牵涉到一些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经常需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反复验证,以便能够把握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我觉得这对我十分有益。另外在建筑的学习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建筑是因为人而存在的,经常需要考虑人的感受和感觉,所以尊重人已经成为我思考问题的一个习惯。以上两点我认为非常重要,而这两点已经扩充到我对待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口头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不错,我觉得我能够胜任秘书或其他岗位的工作。
问:这次招考公务员面向的是基层,工作任务比较繁杂,条件艰苦,你认为自己能够忍受吗?
答:也许我应该向各位老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对许多城市大学生来说十分艰苦的条件,对我来说不在话下――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从那样的环境中出来的。至于说到工作繁重,烈火炼真金,我认为艰苦的考验更能磨练人,使年轻人更快地成长。我一直认为:没有自己的追求,沉溺于安逸环境的年轻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渴望挑战,渴望在挑战的过程中铸就自己的辉煌。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比较熟悉,我认为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其实有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但现在受到各种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知识的限制。我是一个农家子弟,不仅以前是,而且现在和以后都是,我愿意作为他们当中的一分子,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问:假如领导派你和一个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出差,你如何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样的事情你是如何处理的?试举例说明。
答: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和一个和我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出差,我想首先应该开诚布公,因为有矛盾,就把许多东西隐藏起来,这只会加深误会,假如互相坦诚相见,以一种客观,不带个人情绪的态度看问题,你会发现你原先自认为十分得意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你先前反对的看法和观点可能只是一个事物的另一侧面,你们原来在许多方面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完善。我个人认为在处理矛盾问题上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俗话说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狭隘是化解矛盾的大敌,而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是绝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我在上大学时,同寝室一个同学喜欢在寝室随地吐痰,我很不喜欢这一点,但他脾气比较暴躁,如果我直接向他说,矛盾就会激化,对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通过别的同学委婉地表达我对他随地吐痰的反对态度;二是经常拿一些有关随地吐痰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书籍放在寝室的桌子上,使他能够看到;三是我在他在寝室的时候也吐痰,但是不在寝室里吐,而是在外边吐,暗示其应到外边吐痰。
问:假如你是一位乡镇党委秘书,让你组织一次会议,你如何进行?
答:假如我是一位乡镇党委秘书,由我组织会议,我会把会议的组织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会前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吃透会议精神,确定会议举行地点,明确会议开始和持续时间,通知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准备好会议上需要分发的文字材料;第二个阶段是会议举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围绕会议的精神,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群策群力,充分理解会议的精神和目的,把各种局限性或错误的理解消灭在萌芽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会后的监督和落实,会议的召开有特定的目的,但绝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会议过后的行动才是会议的目的。所以必须加强对会议过后是否采取措施、措施是否得力进行监督,没有达到要求的应督促其落实。
问:一次有一个厂长向你抱怨,他的总工被别人以5000元的月薪挖走了,你对这件事如何看?假如现在南方有一家公司以高薪聘请你,专业又符合你的要求,你会辞职吗?
答:首先我觉得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我觉得应从厂长身上找原因。在我看来,总工一般是高级人才,我觉得像这种高级人才,一般情况下对物质利益并不是特别看重,他们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厂一般工作和科研条件很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很大,在这样条件下,更容易出成果,因此他们一般是不愿从国有大厂到乡镇小厂的。他们这样做,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各种因素限制了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体制不顺,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二是社会的认同,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认同。而社会认同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又有很多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假如总工为工厂创造了几百万元效益,你只让他每月拿1000元,他肯定会感到不平衡,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得到物质利益的认同。三是作为一个人,势必离不开社会生活,个人的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可能是出走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厂长,首先要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心情舒畅,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有前途,分配方式要使他们的劳动能够得到物质机制的认可。如果能做到这些,我认为他们一般是不会离开的。假如现在有一个南方企业高薪聘请我,我觉得我不会动心,因为,每个人有追求自己价值实现的方式,作为一个公务员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梦想,我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农村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不会辞职。
面试结束后,12位考生进入考场,由主考官宣布分数,我的分数为89,名列第一。回想我这次面试的全部过程,我觉得自己在专业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能够直接体会到问题的要求,语言朴实诚挚。比如第一个问题,由于参加面试的同学不能透露出自己毕业于哪个学校,获得过何种奖励等信息,所以考试刚开始时大家在考官的眼中都是一张白纸,只是一个代号而已。这时就要如实地尽可能多地传达出你的个人信息,使考官对 你有一个全面的、普遍的了解,一般而言,能够参加面试的考生都是从激烈的竞争中杀出来的,都比较优秀,但是如果在表现时过于张扬和自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而朴实、谦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展现自己素质的考生一般容易引起老师的好感。因此我在回答问题时,尽量用一种商量的口气,避免武断、自负;在谈到自己的优点时,说我从不认为自己有哪些特别的优点,表现自己谦虚的品性。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展示自己的抱负,展望工作发展的前景,感情真挚,容易引起考官的共鸣。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用自己的合理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朴实与宽容。
二是结合当前的情况,尽量使自己的观点新颖,不落俗套。因为在同一组的面试中,大家回答的是同样的问题,看法大体上一样。而我排在最后一位,考官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听到相同的答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所以必须使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观点新颖而不落俗套,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在举例说反对同学在寝室吐痰时说:我也故意在他面前吐痰,我明显看到考官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吐痰不对,为啥还要吐?然后我说,我到外面去吐,相对于我直接说到外边吐痰,就比较有新意。再比如说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如果我只说应该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总工不应离开等大道理,就比较苍白无力,而结合现实情况,围绕价值认同方式的不同,提出市场经济下对个人价值要求的物质认同就比较新颖,一方面展示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就事论事,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比较深刻。
三是主次分明,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说理明白也是对一个面试者的基本要求。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先对自己的各种优点做一个分别的叙述,但重点强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人的重视,其他只一句带过,因为主次分明,得出结论也就显得有理有据。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先说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然后直接扣题,说明自己在可能出现矛盾时的解决方法,显得比较合理。又比如说在说明会议组织问题时,直接按顺序将工作分成三段式,从结构上把握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说理也比较清楚。另外在各个问题的切换时,也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选择了合适的关联词,如至于、所以、此外等,使过渡和转换比较自然。
问:你认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你认为你比较适合做哪些工作?
答:我从不认为自己有特别突出的优点,我认为自己大学5年最重要的收获是学到了一些分析问题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我是学建筑设计的,在设计上,尤其是在设计大型和功能复杂的公用建筑时,经常牵涉到一些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经常需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反复验证,以便能够把握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我觉得这对我十分有益。另外在建筑的学习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建筑是因为人而存在的,经常需要考虑人的感受和感觉,所以尊重人已经成为我思考问题的一个习惯。以上两点我认为非常重要,而这两点已经扩充到我对待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口头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不错,我觉得我能够胜任秘书或其他岗位的工作。
问:这次招考公务员面向的是基层,工作任务比较繁杂,条件艰苦,你认为自己能够忍受吗?
答:也许我应该向各位老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对许多城市大学生来说十分艰苦的条件,对我来说不在话下――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从那样的环境中出来的。至于说到工作繁重,烈火炼真金,我认为艰苦的考验更能磨练人,使年轻人更快地成长。我一直认为:没有自己的追求,沉溺于安逸环境的年轻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渴望挑战,渴望在挑战的过程中铸就自己的辉煌。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比较熟悉,我认为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其实有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但现在受到各种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知识的限制。我是一个农家子弟,不仅以前是,而且现在和以后都是,我愿意作为他们当中的一分子,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问:假如领导派你和一个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出差,你如何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样的事情你是如何处理的?试举例说明。
答: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和一个和我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出差,我想首先应该开诚布公,因为有矛盾,就把许多东西隐藏起来,这只会加深误会,假如互相坦诚相见,以一种客观,不带个人情绪的态度看问题,你会发现你原先自认为十分得意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你先前反对的看法和观点可能只是一个事物的另一侧面,你们原来在许多方面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完善。我个人认为在处理矛盾问题上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俗话说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狭隘是化解矛盾的大敌,而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是绝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我在上大学时,同寝室一个同学喜欢在寝室随地吐痰,我很不喜欢这一点,但他脾气比较暴躁,如果我直接向他说,矛盾就会激化,对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通过别的同学委婉地表达我对他随地吐痰的反对态度;二是经常拿一些有关随地吐痰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书籍放在寝室的桌子上,使他能够看到;三是我在他在寝室的时候也吐痰,但是不在寝室里吐,而是在外边吐,暗示其应到外边吐痰。
问:假如你是一位乡镇党委秘书,让你组织一次会议,你如何进行?
答:假如我是一位乡镇党委秘书,由我组织会议,我会把会议的组织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会前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吃透会议精神,确定会议举行地点,明确会议开始和持续时间,通知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准备好会议上需要分发的文字材料;第二个阶段是会议举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围绕会议的精神,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群策群力,充分理解会议的精神和目的,把各种局限性或错误的理解消灭在萌芽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会后的监督和落实,会议的召开有特定的目的,但绝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会议过后的行动才是会议的目的。所以必须加强对会议过后是否采取措施、措施是否得力进行监督,没有达到要求的应督促其落实。
问:一次有一个厂长向你抱怨,他的总工被别人以5000元的月薪挖走了,你对这件事如何看?假如现在南方有一家公司以高薪聘请你,专业又符合你的要求,你会辞职吗?
答:首先我觉得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我觉得应从厂长身上找原因。在我看来,总工一般是高级人才,我觉得像这种高级人才,一般情况下对物质利益并不是特别看重,他们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厂一般工作和科研条件很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很大,在这样条件下,更容易出成果,因此他们一般是不愿从国有大厂到乡镇小厂的。他们这样做,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各种因素限制了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体制不顺,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二是社会的认同,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认同。而社会认同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又有很多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假如总工为工厂创造了几百万元效益,你只让他每月拿1000元,他肯定会感到不平衡,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得到物质利益的认同。三是作为一个人,势必离不开社会生活,个人的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可能是出走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厂长,首先要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心情舒畅,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有前途,分配方式要使他们的劳动能够得到物质机制的认可。如果能做到这些,我认为他们一般是不会离开的。假如现在有一个南方企业高薪聘请我,我觉得我不会动心,因为,每个人有追求自己价值实现的方式,作为一个公务员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梦想,我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农村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不会辞职。
面试结束后,12位考生进入考场,由主考官宣布分数,我的分数为89,名列第一。回想我这次面试的全部过程,我觉得自己在专业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能够直接体会到问题的要求,语言朴实诚挚。比如第一个问题,由于参加面试的同学不能透露出自己毕业于哪个学校,获得过何种奖励等信息,所以考试刚开始时大家在考官的眼中都是一张白纸,只是一个代号而已。这时就要如实地尽可能多地传达出你的个人信息,使考官对 你有一个全面的、普遍的了解,一般而言,能够参加面试的考生都是从激烈的竞争中杀出来的,都比较优秀,但是如果在表现时过于张扬和自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而朴实、谦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展现自己素质的考生一般容易引起老师的好感。因此我在回答问题时,尽量用一种商量的口气,避免武断、自负;在谈到自己的优点时,说我从不认为自己有哪些特别的优点,表现自己谦虚的品性。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展示自己的抱负,展望工作发展的前景,感情真挚,容易引起考官的共鸣。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用自己的合理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朴实与宽容。
二是结合当前的情况,尽量使自己的观点新颖,不落俗套。因为在同一组的面试中,大家回答的是同样的问题,看法大体上一样。而我排在最后一位,考官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听到相同的答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所以必须使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观点新颖而不落俗套,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在举例说反对同学在寝室吐痰时说:我也故意在他面前吐痰,我明显看到考官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吐痰不对,为啥还要吐?然后我说,我到外面去吐,相对于我直接说到外边吐痰,就比较有新意。再比如说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如果我只说应该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总工不应离开等大道理,就比较苍白无力,而结合现实情况,围绕价值认同方式的不同,提出市场经济下对个人价值要求的物质认同就比较新颖,一方面展示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就事论事,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比较深刻。
三是主次分明,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说理明白也是对一个面试者的基本要求。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先对自己的各种优点做一个分别的叙述,但重点强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人的重视,其他只一句带过,因为主次分明,得出结论也就显得有理有据。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先说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然后直接扣题,说明自己在可能出现矛盾时的解决方法,显得比较合理。又比如说在说明会议组织问题时,直接按顺序将工作分成三段式,从结构上把握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说理也比较清楚。另外在各个问题的切换时,也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选择了合适的关联词,如至于、所以、此外等,使过渡和转换比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