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大学生就业:转变理念是良方

来源: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  作者:  2017-04-05       15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两年全国“两会”上受关注的话题。本报记者对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三位天津委员进行专访。这三位委员都在高校工作,他们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求职学生要正确估计自己
  袁直委员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她说,大学生求职难,除了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之外,大学生也应该摆正心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袁直委员认为,大学生求职期望值不能过高,选择自己适合和喜欢的工作,脚踏实地地去干,才可能具有突出的工作能力,获得好的发展前景。针对求职的大学生,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她说,有时候交流沟通能力非常重要,能够影响着招聘单位的看法。二是应聘不要太重视薪酬。作为刚毕业的学生,职业发展还没定型,能有好的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最重要,不要把薪酬高低看得太重。

  高校要不断改进培养方式
  刘昌俊委员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他从学校的角度谈了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他说,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的培养方式至关重要。
  刘昌俊委员认为,要想学生好就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很重要。大学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其次,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基础,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要太窄,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多种工作。另外,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他说,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才会具有优势,才能发展得更好。

  积极与企业对接为学生就业创业铺路
  邱立成委员是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深入的看法。他表示,如何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新和发展是应对就业难的关键。
  邱立成委员说,作为高校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积极对接。他说,我所在的天津商业大学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采取“双师制”教学,在原有专业教师基础上,学校聘任一些企业负责人担任学校特聘教师,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并积极和公司、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主动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对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大力倡导学生创业,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机会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