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
大学生就业自救指南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我们已然站在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之上。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在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犹如一把双刃剑,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众多数据和研究报告有力地证明了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深刻影响。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到2025年,由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球预计将有8500万个工作岗位被取代,同时也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面对的就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岗位替代风险增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重复性、单调性、规律性强的工作岗位面临着被替代的危险。例如:富士康在中国工程已投入超40,000台工业机器人(如机械臂“Foxbot”),替代了约600,000个重复性组装岗位。机器人能够精准地完成手机零件焊接、产品包装等高精度重复任务;中国工商银行智能客服“工小智”能够处理90%以上的常规咨询(如账户查询、转账指导)人工客服团队缩减40%。智能客服系统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回答客户常见问题,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客户的咨询意图,并迅速给出标准化的回复。导致从事这些工作的大学生面临重新择业的难题。
专业技能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业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发生了显著转变。如今,编程能力成为众多岗位的必备技能之一,在互联网企业中,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知识,才能更好地与技术团队沟通,理解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和技术实现路径。某AI公司招聘算法工程师,要求掌握PyTorch框架和强化学习实战经验,但多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熟悉传统机器学习理论,缺乏实际模型调优能力。传统大学教育在这些新兴技能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许多专业课程尚未及时更新,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和压力。
综合素质方面
除专业技能外,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更注重人机交互和团队协作,对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软技能要求更高。例如:“捕食者”队伍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比赛中结合YOLO算法进行目标识别,确保无人机能够迅速准确地定位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在比赛中面对裁判系统和设备调整等突发状况,团队默契配合,保持着高效的沟通,及时交流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终夺得一等奖。但如今不少当代大学生在大好青春年华中,本应该拼搏、奋斗、勇往直前,却不在乎成绩、奖励和荣誉,更不愿与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选择“躺平”,追求所谓的“舒服即正义”价值观,因此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就业市场竞争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具备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的人才更受市场欢迎,而那些缺乏相关技能的大学生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从而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蚂蚁”集团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评估;摩根大通开发了COIN平台,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法律文件,提升风险评估效率。拥有人工智能技能的大学生可以从事量化投资分析师、风险评估师等岗位,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投资模型,提高投资效率和收益,同时降低风险。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在一些行业,如制造业、物流和行政办公等,因人工智能导致的失业率可能高达30%。而在客服行业,约50%的简单重复性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客服替代。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潮并非危言耸听。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就业市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大学生们究竟该如何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挑战呢?
提升自我,适应变化
终身学习无疑是适应AI时代的核心关键。AI能够高效完成大量重复性、低技能的工作,像制造业中一成不变的流水线生产,以及客服领域千篇一律的简单问题解答等工作,都逐渐被AI取代。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与技能,以契合持续变化的工作环境,在学习方向上,编程、数据分析、设计思维等跨学科能力是不错的选择,例如,理工科学生可以选修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等,以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文科学生则应加强对数理逻辑知识的学习,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从事新兴行业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掌握这些能力能显著提升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抢占“人机共生”赛道
尽管AI功能强大,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它始终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虽能助力医生更迅速、精准地做出诊断,然而医生给予患者的情感支持以及基于专业知识的深度判断,是AI无法企及的。在教育领域,即便个性化学习系统,能够依据学生特点,制定系统学习计划,但教师给予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同样不可替代,因此我们可以积极抢占“人机共生”的赛道。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中医生通过控制台操作机械臂完成微创手术,AI实时分析手术视频,提示血管位置、出血风险,病发率较传统手术降低21%;约翰迪尔智能拖拉机,AI通过卫星图像和土壤传感器数据生成播种密度,施肥量建议,农民驾驶自动驾驶拖拉机,手动控制AI方案,AI辅助使玉米产量提升18%,化肥使用量减少25%。
关注新兴行业,培养创业精神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诸多新兴行业,AI训练师、数据标注员、算法工程师等岗位应运而生。大学生可密切关注这些新兴行业,通过参加专业的学习和培训,顺利进入这些充满潜力的领域。对于怀揣创业梦想的人来说,AI技术带来的市场红利不容小觑。将AI技术与特定行业深度融合,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利用AI技术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不失为一个充满机遇的发展方向。例如,国外有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将AI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开发出智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帮助农户提前预防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投身于实践,增强工作技能和技巧
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和实习也是关键。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主动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深入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和企业的需求,积累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积极向企业导师和同事学习,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技巧,如项目管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增强心理韧性,保持开放心态
面对AI带来的就业挑战,保持强大的心理韧性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有效调节自身情绪和心态,避免陷入过度焦虑的状态。同时要始终保持开放心态,积极主动地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在技能和思维方式上不断寻求提升,努力让自己成为难以被替代的综合型人才。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实习、项目实践等活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职场环境,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时代宛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就业之路布设重重挑战的同时,也悄然开启了崭新的机遇之门,让无限可能在时代浪潮中翻涌。面对这一变革浪潮,大学生们当怀壮志、奋勇奋进,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提升综合素质与锤炼多元能力的自我锻造之中。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顽强的学习力,持续灵活地顺应就业市场的风云变幻。如此,方能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洪流里精准锚定自身的职业航向,乘风破浪,向着人生目标全速启航,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内容来自公众号辅导员说(ID:sspufdys)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END